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信息详情


系列措施释放改革红利 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
 

  

  制图:张芳曼  

  7月15日,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经济民生数据。就业优于预期,形势总体稳定;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,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;房地产市场在政策的支持下回暖势头非常明显,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由负转正。整体经济实现了缓中趋稳、稳中向好的走势,民生也继续改善。

  这些成绩是如何取得的?我们邀请专家,剖析原因,以飨读者。

  ——编 者  

  【就业】

  全年目标完成七成

  整体形势好于预期

  本报记者 白天亮

 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,就业情况应该说比预期的要好,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,完成全年目标的71.8%,调查失业率也在5.1%附近,就业形势总体稳定。

  “上半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,没有出现集中、明显的失业。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,中国的失业率处于较低的水平。在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背景下,就业保持稳定来之不易。”人社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表示。

  莫荣分析,就业保持稳定,是四方面因素支撑的结果。其一,虽然经济增速在放缓,但经济毕竟仍保持着稳定的增长,而且由于经济总量不断扩大,GDP每增长一个点,可以带动更多人就业。“经济总量是40万亿元人民币时,10%的增速是4万亿;50万亿时,8%的增速就能达到4万亿。如今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60万亿,增速在7%左右,拉动的就业与前些年差不多。”

  其二,产业结构逐步优化。上半年,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.5%,比上年同期提高2.1个百分点,高于第二产业5.8个百分点。而第三产业对就业带动力更强。“目前三产吸纳就业的占比已超40%,成为第一主力。”莫荣说。

  其三,随着简政放权等一系列释放改革红利措施的出台,作为吸纳新增就业主渠道的个私经济、中小企业蓬勃发展。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,强有力地带动了创业就业。今年一季度,全国新登记企业84.4万户,比去年同期增长38.4%。

  其四,积极就业政策日趋完善。特别是针对高校毕业生、零就业家庭等特定群体的就业政策,针对性强、落实到位,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。

  就业稳定令人欣慰,但是许多人也注意到,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较去年同期相比,减少了19万人。“就业是个滞后指标。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的影响还在逐步显现,对就业不能掉以轻心。”莫荣说。

  莫荣认为,判断就业走势,关键要看经济形势,经济形势好,就业才会好。“今后应当大力推进就业优先战略,根据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需要,合理确定经济增长速度。还要加强财税、金融、产业、投资、贸易等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的衔接配套。”  

  【收入】

  收入增速跑赢GDP

  城乡差距持续减少

  刘 念 赵雨彤

 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,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1元,同比名义增长9.0%,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.6%,快于GDP增速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9元,同比名义增长8.1%,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.7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54元,同比名义增长9.5%,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.3%。

  上半年,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002元,同比增长9.8%。居民的消费也保持稳定的增长,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。

 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,上半年整体经济情况要好于预期。居民收入继续增长,保持在较高水平,这为消费的稳定打下基础,也间接地破除了经济触底的担忧。刘元春表示,城乡居民收入的名义增长、实际增长,都呈现出了良好态势,这与公务员收入、农民工收入两大“风向标”的趋好密切相关。而就业情况、市场情况的相对乐观,则对农民工收入的增加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产生了作用。

 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表示,近来城乡收入差距在结构性改革的影响下持续减小,是非常喜人的成效。以互联网思维,推广“互联网+”概念,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,使农民直接和城市消费者对接,能够简化销售环节,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。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,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,在农村倾斜投资政策,共同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,能够使农村在未来城镇化过程中得到更好机会,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。

  刘元春介绍,目前20个省市都出台了调整最低工资的政策,再加上一系列惠民工程的推进,这些也都是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利好因素。刘元春还表示,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,尽管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形成了压力,但从宏观、中长期角度来看,这对中国经济的转型、重构,其实很有正面作用。应调整以往“穷居民、富企业、强政府”的旧格局,增加居民的获得感,让居民充分享受经济发展成果,同时强化市场导向的作用。   

  【楼市】

  销售额两位数增长

  回暖势头非常明显

  本报记者 陆娅楠

 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,1—6月份,商品房销售面积50264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3.9%,1—5月份为下降0.2%,一季度则是下降9.2%。这是2014年以来该指标首次出现正增长。

  商品房销售额达34259亿元,同比增长10%,增速提高6.9个百分点。这是2014年以来商品房销售额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。

  “房地产在政策的支持下回暖的势头非常明显,但分化的趋势也更趋明显。”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。

  从库存看,6月末,商品房待售面积65738万平方米,比5月末增加72万平方米。其中,住宅待售面积减少191万平方米,商品住宅去库存压力有所减缓。“这个指标值得大家关注,继5月末住宅待售面积减少了121万平方米后,6月又减少了191万平方米,住宅待售面积已经连续两个月大幅度减少,这会对相关城市房地产的回稳产生一种积极的影响。”盛来运说。

  “总体来看,虽然当前房地产运行各项指标整体依然处于较低水平,此前房企积累的库存压力也依然较大。但近期新房去化率提高,房企投资积极性也有所上升,部分指标开始出现改善迹象。”链家市场研究部李巧玲表示。

 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,楼市成交数据明显好转与利好政策频频落地息息相关。去年下半年以来,限购、限贷等楼市调控的行政干预手段逐步被取消。去年10月以来,公积金贷款门槛降低、额度提高,央行连续降息降准,二套房贷首付下调,以及营业税免征期5年改两年等楼市利好政策频出,降低了购房者的买房成本与贷款难度,刺激了改善型需求入市。

  不过,半年数据也并非全线飘红,而是楼市分化趋势更加明显。

  “二季度以来,房地产市场投资、销售情况比较好的,依然是一线城市和少数二线城市,因为这些城市刚需和改善性需求都比较旺盛,房地产表现更积极一些。但是,多数的二、三线城市,尤其是四线城市,由于原来的房地产存量比较大,消化起来还需要一个过程。”盛来运说。  

  【农民工】

  高龄化趋势有所加快

  转发展方式正当其时

  本报记者 朱剑红

 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1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道,目前我国农民工规模比较大,总量达到2.74亿人,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超过1/5。近年来,我国农民工从总量到结构、到收入,都出现了一些新变化。其中值得高度关注的,是农民工高龄化趋势。

 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监测,现在农民工的外出总量增速有所回落,跟以往相比增长速度由原来两位数回落到一位数。今年二季度末,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436万人,同比增长18万人,同比增幅为0.1%。盛来运说:“这是近期的一个低点。按照通俗的话来说,现在农村中的年轻劳动力该出来的都出来了。”

  从结构来说,农民工高龄化趋势有所加快。2010年,农民工平均年龄是35.5岁,2014年平均年龄是38.3岁,平均每年提升0.6个百分点,50岁以上的农民工数量和比重都在加快提升。

  为什么会出现农民工高龄化的趋势?盛来运分析到,有两方面原因:一是跟国家大的发展背景有关。多年来,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,目前城镇化每年平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,促进更多农村人口、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业,从农村转向城市,首先转移的是年轻劳动力,再就是中年劳动力,最后转移的是年纪大一些的劳动力。这肯定要对农民工群体年龄的提升产生影响。

 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跟人口结构代际转换有关系。目前,农民工有1/4以上的人是1962—1972年出生的。这个时间正好是生育高峰期,1965年以前出生的农民工基本都是50岁以上了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部分人会更快成为高龄农民工。70年代以后出生率下降,年轻的劳动力递进的速度没有退出的速度快,这是结构上的一个变化,造成农民工高龄化的趋势。

  盛来运分析到:“这两个因素实际是相关联的,需要高度重视。因为,农民工总量的变化以及结构的变化,会影响劳动力的供求,会影响劳动力成本。这也提示我们,要实现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型,原来靠人口数量扩张的生产方式难以为继。我们必须要调结构、转方式,从追求人口的数量红利,向追求人口的质量红利转型,同时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。”

 
 
 

版权所有:烟台华聘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: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迎春大街润华大厦10层

服务中心:烟台0535-6717017  13188787299 上海:021-66302499  北京:010-64898280 
技术支持:烟台锐势网络 鲁ICP备15020463 号